什么是过失相抵原则
过失相抵原则是指在加害人依法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前提下,如果受害人对于损害事实的发生或扩大也有过错,则可以减轻加害人的赔偿责任。这一原则体现了公平分担责任的原则,旨在防止因一方的过失导致损害结果由另一方完全承担。
过失相抵原则的关键要素:
1. 受害人过错 :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或扩大具有过错。
2. 损害结果同一性 :加害人的过失与受害人的过失共同引发了同一个损害结果。
3. 原因力竞合 :双方的行为均是造成损害的原因。
4. 法律后果 :根据过失的程度,法院可以减轻或免除加害人的赔偿责任。
过失相抵原则的适用:
适用范围 :适用于以过错责任为归责原则的一般侵权行为,也适用于过错推定和无过失责任的特殊侵权领域。
法律依据 :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》等相关法律规定。
过失相抵原则的实施:
法院职权 :法院可以依职权确定过失相抵原则的适用,无需当事人主张。
责任减轻或免除 :加害人可以根据受害人的过失程度主张减免相应的民事责任。
过失相抵原则的实施旨在实现社会公正,通过合理分配责任负担,避免将一方的过失后果完全转嫁给另一方。这一原则要求法院在审理案件时,综合考虑案件具体情况,包括双方的行为、过失程度等因素,做出公正合理的判决
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:
过失相抵原则在民法典中的具体规定是什么?
过失相抵原则与有过失和过失相抵有何不同?
如何判断过失相抵原则的适用?